1934年10月,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与金维映女士的会面中关切地对她说道:“维映同志,长征的路途异常艰辛,如果你觉得困难,可以选择留下来。”听到这些话,金维映女士没有立即答应,而是反问道:“有多少女红军报名参加了长征?”小平同志略作犹豫,伸出三根手指,回答道:“三十多人。”金维映沉思片刻后,坚定地说:“那就把我的名字加上去,作为共产党员,也作为邓小平的妻子,这些苦,我承受得起。”于是,金维映成了32位走完长征的女性红军之一。
那么,金维映与邓小平是如何相识的?为什么她最终成了邓小平的前妻呢?
1931年2月,红七军在李明瑞的带领下转战至江西崇义。在长途跋涉初期,军队面临的各种事务繁重,尤其是中央的交通情况并不畅通。为了向上级汇报红七军与红八军的战斗情况,邓小平同志奉命前往上海。完成汇报任务后,久违的邓小平来到了黄浦江畔,站在渡口,注视着水面上来往的船只和行人,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阵感慨。
展开剩余86%11年前,16岁时的邓小平就在这片江面上,乘船远赴法国。当时他叫邓希贤,家里为了筹齐船票,父母不得不将几亩田地卖掉。那时的邓小平只想着自己要好好学习,而现在,他的心中满载的是国家的命运和家庭的责任。
正当邓小平沉思时,他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坐在河边的座椅上看书。他走近一看,竟是同为共产党员的金维映同志。邓小平主动向她打招呼,两人虽然不算太熟悉,却在这次偶遇中逐渐走近。在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引领下,他们相互吸引,逐渐发展为男女朋友。婚姻的脚步似乎也不远了。
然而,就在两人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时,邓小平突然看到一则《时事新报》上的寻人启事,里面赫然写着寻找邓希贤的消息。邓小平顿时心头一紧,意识到可能是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员的追捕手段。虽然后来确认这是弟弟邓垦发布的寻人启事,但邓小平的身份已然暴露。为了安全起见,组织决定让他离开上海,前往江西中央苏区继续工作。
离开上海前,邓小平决定向金维映表明心意。没想到,金维映也接到了调令,目的地正是和邓小平相同。两人便又一次肩并肩走向了新的革命工作岗位。7月中旬,在前往江苏中央苏区的路上,他们喜结连理,成为了受到同志们祝福的一对新人。然而,这段婚姻并未持续太久,金维映将在几年后的苏联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
金维映,1904年出生于浙江舟山,从小就目睹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。在那个时代,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,许多家庭把女儿当作“赔钱货”,不仅不给她们受教育的机会,有时甚至会将女儿遗弃。不过,金维映幸运地生长在一个相对开明的家庭。父亲虽然只是一名小职员,但他的思想并未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,且极其疼爱金维映。当金维映提出要上学时,父亲全力支持。为了让女儿读书,金维映的父亲甚至卖掉了家中的所有家具。
尽管家境贫困,但金维映依然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,克服困难,努力学习。她每天都刻苦读书,课后还帮家里干活,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由于她的出色表现,校长也帮助她顺利完成了小学教育。金维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女子师范学校,原本她只想着做一名教师,凭借这份职业养家糊口,并帮助其他女性获得受教育的机会。
然而,随着国内局势的动荡,金维映的心态发生了变化。在师范学校里,她接触到了许多先进思想,逐渐萌发了投身革命的志向。她积极参与革命活动,热衷于推动国家的独立与解放,也参与了轰轰烈烈的“五四”运动。逐步地,金维映成了舟山地区革命思想的代表之一,积极组织各类革命活动,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。
1926年10月,金维映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成为舟山地方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之一。加入党组织后,金维映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,她不仅帮助成立工会,还开办夜校,为当地人民普及文化与先进思想,成为了舟山地区的革命旗帜。然而,她的突出表现也引来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。四一二政变后,她迅速被国民党捕获。
幸运的是,金维映很快得到了组织的营救,并成功逃脱。为了避免继续被捕,组织将她安排到了上海,她在这里一方面向中央学习经验,一方面继续参与革命活动。抵达上海后,金维映利用自己曾任教师的身份,隐蔽地在一所小学教书,同时在暗中组织工人运动。几年间,她为革命作出了许多贡献,并最终被推选为中共江苏省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,领导江苏地区的女性开展革命斗争。由于她性格温和、亲切,金维映在上海拥有很高的声誉,许多女性工人都亲切地称她为“阿金大姐”。
然而,尽管金维映为革命事业倾尽全力,她的个人生活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安排。就在这时,邓小平出现在她的生活中,两人结为夫妻。婚后,他们一同前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,金维映被任命为组织部组织科科长,负责多个县区的革命工作。尽管两人依然深受同志们的祝福,金维映依然为邓小平缝补衣物,但随着革命局势的紧张,两人却因工作分离,日渐疏远。
1933年,中央意见不合,金维映和邓小平逐渐分道扬镳。感情的破裂让他们做出了离婚的决定,但两人依旧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热忱。离婚后,邓小平被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,而金维映则前往瑞金继续革命工作。
在瑞金,金维映与中央组织部干事李维汉结识,虽然最初两人仅是革命战友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发现彼此有许多共同点。两人都曾经历过短暂的婚姻失败,并曾走上过不同的道路。最终,在革命战友的撮合下,他们于1934年结婚。这一婚姻,邓小平也表示支持,因为他与李维汉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。
然而,金维映与李维汉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。1934年,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形势,长征的号角终于吹响。在长征开始之前,金维映已经怀孕,组织原本考虑让她留守。然而,金维映坚决拒绝,她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参加长征。于是,怀孕的金维映与革命队伍一同出发,挺着大肚子走过了长征的艰辛。在长征途中,金维映在缺乏医疗条件的情况下顺利生下了儿子李铁映。
当她凝视着自己儿子的稚嫩面庞时,金维映坚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,因为她希望儿子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里。最终,在历尽艰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,金维映成为32位走完全程的女性红军之一。虽然她成功抵达长征的终点,但身体的极度劳累和长期营养不良让她的健康日益衰弱。尽管在延安接受了治疗,金维映的身体始终未能完全恢复。
即使如此,金维映依然没有放弃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-兴盛网官网-温州股票配资-国内大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